Search

[身體歪歪的]

常見的問題之一。身體歪歪的分成兩大類: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身體歪歪的]

常見的問題之一。身體歪歪的分成兩大類:

第一類是:某人說我的身體看起來歪歪的,可能是家人朋友,也可能是你的整骨醫生、瑜伽老師或靜坐師父,總之是剛好會盯著你看的人。

第二類是:我感覺我的身體歪歪的,時常覺得不平衡,這類人比較少,因為真正感覺到自己歪歪的人,通常可以自己從失衡逐漸的恢復平衡。

其中,特別多的是「假第二類」,常常說出:我覺得我的身體歪歪的、脊椎歪歪的。但稍一詢問,往往說不出所以然來,重點是「說不出自己的感覺」,最後發現真正的原因是,曾經有人指出過他的身體歪歪的,然後就一直覺得歪歪的、怪怪的,給很多人看過、喬過也不明所以。

基本上,人是「左右對稱」的,除了先天條件或生病受傷,因此,如果時常感覺到身體歪歪的,首要的任務就是先回想,我這個身體歪歪的感覺從何而來?真的是我自己的感覺嗎?還是從哪一個時候開始就種下了一個被人指出的盲點,很可能是某一次在國中小學的身體檢查發現有脊椎側彎的現象,也很有機會是在某一次的推拿按摩之中被指出來。

不論你有沒有找到原因,有回想出來或沒有回想出來,接下來,都請接著回到此刻的感覺,需要靜靜的坐下來幾分鐘,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在左邊和右邊,是不是和諧的、平衡的、對稱的?請以此刻的感受為準。

如果你現在覺得:嗯!滿平衡的,稍微的不對稱,但可以接受,然後看看鏡子,看起來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失衡。那非常好,就以此刻的身體順順的生活即可,你的身體很好,稍有閒暇就靜靜的坐一會兒,關注一下身體,不要隨便相信別人說你的身體歪歪的。

如果你現在覺得:嗯!滿不平衡的,有很明顯的不對稱。
這時候,要分成兩類:

第一種是看鏡子,發現確實不平衡,請以自己的感覺為主導,另以鏡子為輔助去調整自己,輕輕的微調,再感覺一下是否呼吸變得順暢?花一些時間跟身體相處,找到此刻可以輕鬆抵達的平衡,切記不要過度的強迫身體一下子抵達平衡,沒有這種事,只有一天比一天慢慢變得平衡。

第二種是看鏡子,發現看起來是平衡的,但感受上很不平衡。請先試著深呼吸幾次,放掉挺直的背部,放下刻意控制成平衡的肩膀,允許身體的不平衡顯露出來,然後回到前段第一種的方式,然後,儘量不要再勉強自己裝出平衡對稱的樣子。

每天要試著靜下來做一些身體掃描,深呼吸,感受一下呼吸順暢嗎?胸腔的空間左右相近嗎?可以感覺到肩膀聳起來嗎?然後放下來,可以感覺到背部一直撐著嗎?然後放下來,可以感覺到臉頰的兩側用力的程度不太一樣嗎?揉揉臉頰,讓下巴鬆鬆的放下來。

向內觀察情緒有沒有失衡?有沒有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?羡慕、忌妒、恨?是什麼造成我內心的失衡?阻礙了我的呼吸?限制了我生命力的擴張?並且我的身心為此而緊繃。

在頭薦骨的系統中,有一個名詞叫「惰性支點」,指過往種種事件形塑的外加力殘留在身體裡,形成一個支點,生命力會去處理這股外加力,兩股力量會縮小、拉扯,產生在支點的周遭體液流動不順、組織阻塞、間接造成近處或遠處的身體疼痛,並使得呼吸無法自然對稱。

很多時候,身體歪歪的,很可能只是來自於一個內在的緊張,可能胃糾結在一起,可能是一個壓力事件使得下顎緊咬,也很可能是環境的壓力促使人長時間的聳肩,有可能是一直有生存的危機感,需要雙腳非常用力或背後挺得非常直藉以支持自己。

請記住: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為主,鏡子為輔。
重點是:他人跟你說的身體歪歪的,當成胡扯。

當觀察出他人的身體歪歪的,語言應該是要這樣的:「你現在的身體感覺怎麼樣呢?我看起來你有一點高低肩、背部好像兩邊不太一樣、左右臉不太對稱。你可能要試著感覺一下、觀察一下,花一些時間跟與自己的身心相處。」

靜下來,以自己的感覺為主。
如果他人的建議忽略你的感覺,就可以略過。

只有當他人的提醒包含了你的感覺,也建議你應當聽從自己身心,這一種提醒與建議,才有價值收進心中做為參考的素材,終究是要自己花時間分析素材、觀察自己、安頓內在,達到身心上的平衡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